北京中高考传递信号:母语教学需要大语文观
中高考传信号:母语教学需要大语文观
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北京中高考作为考试过程目前已基本结束,但留下的话题却如余音绕梁,人们惊诧于语文考试的动真格,动作和深广度如此之大,甚至被不少专家认为有“颠覆”之意,相比与之前的“教改轰轰烈烈,考改巍然不动”,其释放的信号十分明显:既注重传统又注重实践,既考虑知识面又考虑生活面的考试指挥棒必然撬动母语教学——这,无疑将给母语教学提出了重大挑战——母语教学需要大语文观。
从今年语文中高考的内容看,很多学生已经表现出不适应:一不适应题材的宽泛;二也不适应试题的灵活,因此纷纷表示“时间不够用”,部分监考老师也表示,能提前答完试题的学生很少。这当然只是暴露出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据参与此次中考语文试卷判卷的一位老师透露,试题显示出学生最基本文史方面知识储存的诸多不足,比如,考试中有“为人民服务”和匾额的题,前者实际上考的是书法,而后者则要了解当时书写的背景,才能对比现代,发现其错误。诸如此类,都显示出以往母语教学方面的不足。同时也警示人们,加强母语教学,绝不仅仅意味着只学习语文,实际上,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书法美术、天文地理等都可以被涵盖进大语文的范畴中来。
对此,我们的学生已经表现出若干不适应,我们的教师能适应吗?不适应也得学会适应,这是大势所趋。所谓大语文观,其实就是中学生该过怎样的语文生活,不能再像以往的语文学习那样,仅仅围绕着考纲,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课堂上所讲,又仅仅局限于一个个知识点。这种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和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只要把那些知识点熟读会背,基本就能应付平时的考试了,倘若再加上强化的“习题训练”,应付中考高考也基本不成问题。这当然和中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母语很不一致,也和我们母语教学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只不过以前虽然也多次强调并在新课程改革里有所体现,但由于指挥棒没改,并没有从根本上撬动语文教学的改变。
如今道路已明,方向已定,下一步唯一要做的就是推进落实。今年的中高考试题的变化提醒人们不仅以往的传授知识点式的教法要改变,对母语的学法也要改变,如果仅仅只是抱着语文这一课本不放,不从“生活中怎么使用的、遇到什么样的语文问题”这一大语文观出发,在将来碰到诸如博物馆、书法等考题时,注定还会像今日一样束手无策。
语文教学属于母语教育,当然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以及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功能,但其同时还是生活中自觉不自觉都常使用的一种工具,一种陶冶思想情感的手段,这就是为什么学科改进意见所强调的“语文教学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的意义所在,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不正是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吗?
母语教学大语文观,却已到了提上日程之时。
(责任编辑:线教平)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