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交网络兴起 像玩微博那样工作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2-12-25 13:29:26

  刚刚起步的企业内部社交网络,即将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以及带来百亿规模的大市场。

  “你帮我看看,我们这个产品怎么做广告比较好?”任向晖说这句话时表情认真,似乎打算进行一场即兴头脑风暴。

  他拿出一本财经杂志,展示了一下上面的明道广告,罗列着“开放平台”、“协作型任务管理”等抽象标题。看来他自己也认同,这样的广告无助于提升产品的认知度。

  明道是一款企业社交软件,2011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公测。随着微博等社交网络的爆发式普及,最近一年,多家公司推出了企业内部社交工具。先行者有着宏大的愿望:重塑人类的工作方式。在他们看来,Facebook、微博等社交网络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企业内部沟通也应该更高效、更“民主”。

  “80后、90后会把生活中的沟通习惯带到工作中去,原先冷冰冰的、硬性的企业工具对他们来说,一定不合适。”金蝶互联网事业部市场运营总经理邓儒佳说,2011年11月,传统的管理软件供应商金蝶推出企业社交产品“金蝶微博”。

  大多数人对于类似“明道”这样的名字还十分陌生,但分析师们认为,这个行业拥有光明的未来。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师洛布·克罗威茨表示:“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协作和找出谁是专家非常困难,许多组织发现,在工作中采用社交网络技术能放大信息的价值。”

  Forrester发布的报告则预测,到2016年时市场规模将达到64亿美元。

  这个数字不算夸张。诞生于2008年、被称为“企业版Facebook”的Yammer,到去年年底已经拥有超过20万家企业用户,其中包括85%的世界500强企业。

  今年6月,Yammer被微软以12亿美元的价码纳入麾下。除了微软,今年谷歌、软营(Salesforce)、奥多比(Adobe)等巨头也都加入到对企业社会化公司的收购战中。

  巨头们的热情立即在中国得到了响应,除了明道,还有Tita、云之家、企业QQ办公版等许多先行者推出的企业社交产品。

  任向晖仍然为推广方式头疼,这位创立了为企业提供营销服务的梅花网的资深营销专家,灵感似乎卡壳了。其实他自己也清楚,如果这样描述,所有人就能马上理解这款软件:企业内部版微博。

  他的用户正是这样想的,上海巨流无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维告诉我们,看到使用界面后,他把明道理解为企业内部版的Twitter和微博。

  生产商为什么不愿意承认,企业级社交软件的未来就是企业微博?因为在不算长的市场尝试中,他们已经发现,这个定义很难说服企业试用,更不用说为之买单。

  对用户来说,有多少巨头看好这个领域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微博代替邮件就能产生效率吗?

  优质客户

  2012年8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试用,黄维决定分享一下“明道”,他坐在自己的沃尔沃S80L里,写了一个5000多字的长微博,他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内部沟通工具。


  对黄维这样的资深微博用户,明道是个颇为亲切的工具:在明道的个人页面上,占据最中心位置的是“动态更新”板块,有着和微博类似的输入框、@功能及时间流更新方式。

  黄维决定“把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公司内部,减少在新浪微博的倾吐量”。他的头像在明道主页上四处出没,在收到“明道小秘书”的提醒后,黄维会对员工说“生日快乐”;他还曾发起过一则“公司最帅的人是谁”的投票。

  黄维的满足感部分来自于对团队情感上的亲近,他数了数自己在同事加入时回复的“欢迎”次数--141次。

  这实际上是一种扁平化的沟通尝试,现在黄维通过明道认识了不少一线员工,他希望新工具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甚至和同事开玩笑说,“你可以埋头业务,也可以拿出业绩,但如果前两项不明显,明道积分又很低,我只能认为你对团队没感情”。

  大多数员工的“明道时间”都是用于沟通。以客服部为例,巨流无线的客服部属于支撑部门,负责支持及串联销售、技术部门的工作,客服部总监罗晶是一个花名为“巨流无线夜总会”的常规项目负责人。这个项目自9月14日启动,其实是每日下班后例会的汇报小结,通过动态更新的方式发布在明道上。

  邓儒佳认为扁平化沟通的好处是信息保真。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会有一个衰减失真的过程,管理者的信息在经过部门经理、员工等层层传递后,最终可能已经变形。在明道、云之家等平台上,管理者能够将自己的指令和观点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个员工面前。同时,一线员工也能够直接@管理层,得到可靠的支持。

  还有些功能看来更有价值,例如巨流无线的客服部会将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对口的销售和技术人员,并把此前的优秀案例拿出来分享。巨流无线行政人事总监汤鹤翔认为,对于巨流无线这样的功能非常难得,“我们做新媒体广告,没有多少先进案例和领域大牛,更多是服务了一个客户后,将其中的方案和细节积累下来,供同事分享”。

  巨流无线确实是一个优质客户。在积累了近9000个用户后,任向晖对明道的用户情况摸了下底,发现最多的一类是IT互联网企业,排在后面的是电商和零售公司。他解释说:“IT天生做这行,接受度高;电商任务和流程太繁杂,传统软件根本不够用。”至于零售行业,由于员工分布较广,沟通方式有限,十分需要统一的内部协作工具。

  去社交化

  任向晖相信,企业社交软件在中国会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证实了他的想法。在对4200家公司进行调研后,这家商业咨询巨头得出结论,社交网络技术可以为企业释放9000亿到1.3万亿美元的资金空间。

  但是,任向晖和他的同行们面对客户时经常出现的情境是,“客户一看界面,一听到‘社交’,就推断这是员工聊天的情感天地,顺便附带一些讨论工作的内容”。

  现阶段,和社交保持距离才是理智之举。“金蝶微博”今年8月更名为“云之家”,看起来更像是金蝶对“微博”一词的辟谣。

  明道通过突出产品的工作模块来撇清和Social的关系。“我们的文档中心与任务中心和Social一点关系没有!”任向晖指的是明道围绕知识分享及管理所做的一组包括文档中心、图片中心、问答中心及任务中心的应用。

  另一个企业社交软件提供商Tita的办法和明道大同小异,即强化任务体系及项目体系。Tita CEO张庆化解释说,关键在于以“事情”为聚焦点,通过工作任务及项目将相关人员聚集起来,最终“找不到私人微博那种人对人的关注”。

  在华宇建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宇恒看来,Tita确实能够帮助团队中的年轻人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他常用的功能是在Tita中建立针对某一项目的工作团队,随时更新项目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就算出差时,郭宇恒也能定期浏览,批复意见。


  在聚集老板需求这一点上,企业QQ办公版是其中的聪明人。管理者可以在后台设定电子打卡功能,还能根据打卡情况生成考勤日报、月报、打卡率、迟到人数等报表。此外,还能够查看员工的登录历史、外部联系人等资料。

  Joywok CEO秦韩想得更深入一些:“先要想想,你的首页是给员工看还是老板看?”Joywok的最初版本采用类微博的界面,强调对员工的吸引力。现在秦韩意识到,掏钱的人是企业主,他们关心的是怎么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以之为思路,Joywork对首页的架构和整体功能进行了不小的调整,使之更能迎合老板的管理团队需求。

  顿悟

  Joywok目前仍然处于内测阶段,预计明年上市。这是一款全新的产品,而Tita、明道和云之家等产品,都有自己的老客户,这些客户很容易接受两种产品的互补之处。

  Tita的母公司北森公司是一家人才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在使用Tita之前,新东方是北森继任软件的使用者,对新东方人力资源专员李冲来说,继任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只能在后台对储备人才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评,与储备人才的互动不够。

  因此,当北森将Tita介绍给李冲时,她欣然接受了。“后台是HR负责的继任系统,前台是储备人员使用的Tita,是两位一体的。”说话时,她点击开一位同事的头像,页面上是几项任务,包括“带队到分校听课,并且拍照上传”等。

  这些任务是由李冲所在的人力资源部分发给储备人才的,对方的完成结果被汇总到李冲管理的继任系统后台上,通过“团队合作”、“责任心”等指标对各个储备人员进行评估。

  邓儒佳也表示,云之家和金蝶传统ERP产品能够实现很好的互补,“ERP是种刚性的管理方式,按照严格的数据、流程和分工来管理企业。而云之家能把分散在每个员工大脑里的想法交汇起来,是一种柔性的企业管理方式”。

  他举了个例子:“对于ERP中的一份财务报表,如果需要讨论,以前大家只能去开会。但在集成了云之家的金蝶产品里,参与者能够自由发表看法,最后形成集体化决策。”

  相比他们,秦韩要说服陌生用户使用Joywork。他认为,给那些已经有IT基础的用户增加一种沟通工具,实际上用途不大,重要的是如何整合原有工具。

  在对市场的摸索中,他有一次“顿悟”的经历。与一位小企业主持续9个小时的长谈之后,“那位企业主把电脑里的CRM和OA等工具打开,我忽然理解了他的痛苦--这么一个小企业已经有7个企业级软件了。”他说。

  上海步科自动化有限公司海外营销经理殷明的体验与这位企业主类似:“我们的沟通管道太多,又多出一个明道,员工会问,搞这么多干什么啊?”

  秦韩觉得这是企业的朴素心声。这些有一定IT基础的企业现在真正需要的是一款能够整合--至少能够对接原有软件的产品。在他看来,路径有两种:在IT系统建设比较完备的大型企业中,Joywok可以直接嫁接到原来的IT系统中,而对于中小企业,秦韩给它们提供一种能够替代现有系统的综合产品。

  当然,Tita、云之家等产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实际上,平台化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方向。在搭建好基本构架后,他们的目标大多是将产品平台化,变成第三方企业应用的接口。任向晖打了个比方:“就像苹果商店一样,其他企业软件就是平台上的App,我们会成为企业软件的社交层。”

  这也就是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打开办公桌上的电脑,进入自己公司的社交工具,看到的将是一个工作百宝箱--包括同事们的动态留言、文档分享、项目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即时通信等等。

  总之,所有工作工具都一目了然、触手可及。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