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媒体要学会“深吸一口气”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及社交平台的兴起让传播变得更快捷,互动变得更频繁。“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说法正广为流传。于是乎,舆论场上刮起一股对专业媒体及从业者们的悲观之风,认为已然不需要他们的存在。
不过,在笔者眼里,尽管新媒体大潮来势凶猛,但专业媒体依然有其“生存法则”。而这条法则的关键之点在于“保持职业操守,守住专业媒体的定力”。
诚然,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家增加了发声的机会,发现“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新闻”变得触手可及,似乎都无需培训就能上手。但是,新媒体圈里的“低级趣味新闻”、“乌龙新闻”层出不穷,为了求快、求影响力,传播的内容往往没有经过必要的验证就推出,给社会造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不论是中央媒体申奥报道事件和诸多媒体提前让李光耀“逝世”的风波,还是“江苏南京一名副区长在女儿婚礼上被纪委带走”、“成都金牛区警察政协会场抓记者一事”,都说明了新媒体时代传播领域的心浮气躁,对事实内容缺少“小心求证”。
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读者们已经对新媒体传播中可能存在谣言有一定的认识。快速生成、传播的内容尽管还存在“先发优势”,但一旦被揭发这是个“美丽的谎言”,不仅速度上的优势荡然无存,读者们对传播者产生的不信任感也会加剧。而相信不久这些生产、传播“乌龙消息”的平台与发布者都会被“拉黑”,贴上“造谣”的标签。
因此,专业媒体和记者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媒体潮水中虽然还要抢首发、抢头条、抢现场,但是又必须学会“深吸一口气”,沉下心去求证消息来源、核对名单、求教权威人士,发布更准确的内容,展示专业媒体的传播定力和敬业精神。把读者的阅读心态从“求快求出格”拉回到“求准求真实”的水平线上。
反之,如果专业媒体和记者因为这种“拼速度”的节奏慌了手脚,罔顾新闻质量,那才真的会“一浪拍死沙滩上”,被读者所抛弃。
其实,新媒体传播的速度快、内容多也带来了信息冗杂、观点众说纷纭的问题。读者面对信息爆炸无所适从的现象也十分明显。尽管普通人在各大平台上能说话、能把说的话传出去,但要做到厘清事实、解读深刻,甚至过滤低俗内容、避免造成“二次伤害”的内容,则非专业媒体可为之。而做到了“专业”、“权威”,则同样可以凸显亮点,吸引读者的聚焦。
当然,这种“专业”的实现离不开媒体与记者的职业操守,离不开大家的社会责任感,更离不开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坚持。(柴逸扉)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