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营成民营博物馆生存之本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全国各地落成。无论是公立博物馆还是民营博物馆,其相同之处在于努力在文化大潮流中站稳脚跟。显而易见的是,民营博物馆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大,如何走出特色经营之路就成为经营者首要考量的问题。
近十年来,国内兴起一批民营美术馆、艺术馆,他们没有国家雄厚的资金支持,但却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国营美术馆、艺术馆相 比,这些民营展馆的展品数量少、展品性质单一,且大多数展馆面积小,和国家艺术馆、美术馆相比,这里可能只有屈指可数的一个或几个艺术家、国大师坐镇。因 为没有国家资金的支持,这些艺术馆、美术馆需要自负盈亏,如何生存下去成了不少民营展馆的首要任务。
在798西四门入口处,有一个特殊的展馆——朱炳仁艺术博物馆。这家展馆以人名命名,从开馆至今已三年有余,可以说已经成为798艺术区几大标志性艺术展馆之一,并且被称为798当代艺术的大客厅。朱炳仁艺术馆可谓是铜领域惟一一家,且展品质量精致、展品种类全面的艺术馆。在这家室内展示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艺术馆内,触目所及都是铜的 身影。这里既有大型的熔铜壁画、熔铜雕塑作品,也有小件的铜文创产品、铜艺术衍生品。每天都吸引着成百上千人前来参观。
从雷峰塔到峨眉 山金顶的当代十大铜建筑,从“中华第一高铜殿”灵隐铜殿到绍兴步行铜桥,从只能仰头观望的铜建筑到能带回家的艺术品,朱炳仁带领他的团队将铜艺术从遥不可 及演变成现在的触手可得。朱炳仁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所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艺术事业,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时代、对人类、对民生的关注,比如《稻可 道 非常稻》、《入侵》、《金饭碗空了》,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人类的反思、对世界的思考。“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
作为一家民营艺术馆,朱炳仁的团队是如何在众多艺术馆中脱颖而出?如何将铜艺术做得风生水起呢?对此,朱炳仁艺术中心运营总监、朱炳仁艺术馆馆长董竹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尽管近几年艺术市场发展迅猛,但是由于受经营模式影响,不少民营艺术馆都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如何让民营艺术馆从一而终才是经营者所面对的最大难 题。董竹表示,“民营艺术馆不可能像国营艺术馆一样将艺术品广而全地展示出来,我们的主要关注点只能是一个方面。这是很多民营艺术馆的发展模式,也是民营 艺术馆走出自己特色的最佳途径”。
北京商报记者 马嘉会 张茜琦
人物对话
“不仅要经营作品,更要经营艺术家”
北京商报:与国营艺术馆、博物馆相比,民营展馆的公信力等方面还稍有欠缺。民营博物馆怎样经营才能赢得关注、开拓市场呢?
董竹:国营博物馆更有保障,但是民营艺术馆在运营上则更为灵活。民营艺术馆多以主题馆为主,而我们的艺术馆可以说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馆里面每件作品都是铜质的。这样的铜主题艺术馆可以说全中国只此一家,我们的目的主要是推动铜艺术、铜文化发展。
艺术馆、美术馆作为一个文化展示中心,应该与所处的环境相匹配。比如在798的朱炳仁艺术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朱炳仁的当代熔铜艺术品,而在故宫遂初堂里的朱炳仁艺术馆则主要展示的是与故宫元素相结合的一些铜文创产品,如铜炉、紫金唐卡等。
北京商报:民营艺术馆的发展要领是什么?
董竹:首先民营艺术馆不可能像国营博物馆一样做到各类艺术均有涉及,因为民营艺术馆的人力、财力有限,所以民营艺术馆应该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做出成 绩。目前全国各地的民营艺术馆有很多,但是做铜的且做得这样成功的只有朱炳仁这一家。但是他并没有止步于铜雕,而是不断地发展、创新。朱炳仁艺术博物馆专 注做铜的艺术品,大到各式各样的铜建筑、铜雕塑、熔铜壁画,小到铜炉、铜碗、铜碟。这些作品除了具有装饰效果外,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无论是国家机构还 是私人会所,朱炳仁的艺术作品受到了很多人喜爱。
北京商报:是什么优势让朱炳仁·铜这样备受关注呢?朱炳仁·铜的特点又有哪些呢?
董竹:首先我们有几大优势,一个是朱炳仁的个人优势。朱炳仁作为“朱府铜艺”的四代传人,是铜雕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惟一传承人,可以说是大师 中的大师。但是不同于别的大师那样拘泥一方,朱炳仁是比较“穿越”的。他不仅喜欢传统艺术,还酷爱当代艺术,并且将当代艺术融入到铜之中。其次,我们除了 798当代艺术区的展馆外,还有文创店及文创中心等多个展示区。而且,一项具有标识性的艺术应该有自己的代表性符号。对于朱炳仁·铜来说,它的代表性符号 在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铜建筑,到后来的抽象性熔铜艺术以及现在的线性艺术,只有不断地适应、不断地做出改变,才能赢得市场先机。
北京商报:在艺术馆经营上,您有哪些自己的独特见解呢?
董竹:在我看来,艺术馆的经营不是单纯的经营作品,而是要经营艺术家。艺术作品的价值依托的还是艺术家的社会价值,这一点无论对哪个艺术家都非常适用。如果这个艺术家在历史中有着浓墨重彩、不可避开的一笔印记,那他的作品一定具有很大的价值。
而且从朱炳仁的角度来讲,他所看中的并不是作品目前的市场价格。朱炳仁将每件作品都视为对历史的一个交代、给后人留下的一笔财富,这才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
(责任编辑:马嘉会 张茜琦)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