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溯源:华指“服章之美” 夏为“礼仪之大”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5-09-16 12:44:08

国学小知识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说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都对周武王表示顺从。其中的“华夏”是指中原地区的民族,即后来的汉族。

  华和夏分别是什么意思呢?隋唐时期权威的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里解释说:华指“服章之美”,即服饰美丽;夏是大的意思,是指“礼仪之大”。而《尚书正义》里这样解释:“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这个“夏”又指国家疆域大。

  在先秦经典里,“华夏”又被称为“夏”、“诸夏”、“华”和“诸华”。《三国志》的“关羽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趁着大水击溃了七路增援襄阳的曹军,活捉主帅于禁,斩杀前锋庞德,致使襄阳岌岌可危,兵锋直指曹操统治的中原地区,令曹操一度要迁都避其锋芒。这里的“华夏”就是指中原地区。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