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文化生活:上网多、阅读少

晨报记者 谢克伟
市统计局昨天公布的“市民传统文化意识调查报告之二”显示,青年群体在日常文化活动具有较为鲜明的代际特征,主要表现为上网时间多,看电视和听广播的时间少,健身锻炼时间少,阅读书刊报纸时间少。
青年受访者最爱看电影
在问卷列举的六类文化活动:看电影、观看演唱音乐会、观看展览、参加艺术培训、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中,有42.5%的青年受访者表示投入时间最多的为看电影,高出35岁以上群体约30个百分点; 而35岁以上群体投入时间最多是社区文艺和广场文化活动(占比38.7%)等群体活动,比青年受访者高约20个百分点。
逾八成的青年受访者每年看电影若干次; 约六成每年去图书馆若干次;约五成每年参观几次博物馆、展览馆;约三成每年去音乐厅、剧院欣赏演出,比重均明显高于35岁以上群体。然而对社区文化中心、公园绿地、体育健身馆等文化场所,每周去一次以上的青年受访者比重则低于35岁以上群体5-10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青年受访者知晓和参加各类文化活动的比例明显高于35岁以上群体。青年受访者知道旅游节的逾九成,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市民文化节、全面健身日等文化节活动的知晓率均超过八成。从参与情况看,青年受访者参与率最高的是旅游节,达到34.4%,全民健身日、市民文化节的参与度达到20.0%左右。除全民健身日外,其余活动的参与度均高于35岁以上群体。
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偏少
有44.7%青年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方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大或较大,比重低于35岁以上群体6.9个百分点;四成青年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影响一般,11.0%认为影响不大,另有3.4%认为没影响。
在问卷列举的14项中华传统文化形式中,除传统文学作品和国画书法两项,青年受访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低于35岁以上群体。对戏曲民乐和中医等传统文化分别有55.8%和41.6%的青年受访者表示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传统节日遭青年人冷遇
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有46.9%的青年受访者没有在现场欣赏过中国传统艺术节目,高于35岁以上群体6.7个百分点。问及未观看的原因,大部分表示不感兴趣。
青年受访者对绝大部分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低于其他年龄段,除春节外,他们对中秋、清明、元宵、端午等节日的重视程度均低于35岁以上群体约10个百分点。然而,重视圣诞节(33.8%)和情人节(32.9%)比重分别高出35岁以上群体23%和25.7%。同样赋有爱情含义的七夕节和情人节两个节日,有32.9%的青年受访者表示重视情人节并会采取一定方式度过,高出七夕节19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谢克伟)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