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高校外迁,不仅仅是人员的搬迁
北京高校人口疏解的大幕已经开启,据报道,北京城市学校等三所高校6600余名学生入驻新校区。高校外迁可缓解中心城区压力,也能辐射郊区,但高校外迁不仅仅是人员的搬迁,其背后的软硬件问题都不容忽视。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本设在主城区的高校纷纷面临尴尬。一则为本就拥堵不堪的城市再“添堵”;二则高校本身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不少高校主校区(或称本部)越发显得拥挤,甚至连教学、住宿都无法完全保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高校纷纷外迁办学,开设分校或称新校区。外迁办学,正好解决了城市主城区拥堵等问题,也为高校带来了更大的办学空间,对于当地而言,吸纳了成千上万的高校师生后,带来了教育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机遇。
然而,外迁办学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策。成千上万师生的搬迁,牵扯衣食住行、水电交通等一系列问题。首先就是教师面临远距离教学困难。以不少大学都设有分校的珠海为例,从广州本部到珠海校区,坐大巴一般得两个小时,往返就得四个小时,一天内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了,这个交通成本实在太高。因此,许多老师不得不将课时集中,尽量在一两天内上完。上完课又得匆匆赶车回来,至于课后讨论、生活中的沟通,恐怕就难以保证了。
除此之外,搬迁至新校区还面临孩子上学、医疗等问题。与市中心相比,高校外迁的迁出地往往较为落后,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条件严重不足。这对高校教师来说,难以产生吸引力。云南昆明多所高校搬迁至郊区呈贡,许多教师不得不早晚奔波于郊区和城里,甚至呈贡有房子也不太住,就是因为各种不方便。
而对于数量更为庞大的学生而言,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困难。曾有一名高校教师无奈地说道:现在不少孩子刚从农村出来,上大学又到了山沟里。尽管我们称大学为象牙塔,应该保有一份宁静,但对于许多未曾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来说,在郊区乃至山里的大学待四年,这算不算好,恐怕难说。尤其是在大三大四面临实习、就业时,远离闹市的弊端就更加明显了。
诸如办学条件、校园环境、住宿条件等问题,随着学校及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应该能够慢慢解决,但是包括文化氛围、学校传统、学风等在内的校园底蕴的营造,恐怕非朝夕之功。
高校外迁并非简单地将师生搬迁,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师生的意见,避免行政力量的主导。此外,应认真梳理好本部与分校、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将软硬件设施建设及时跟上。而加强校园文化、学科建设,突出育人而非产业特色,理应成为办学的重中之重。(夏白桦)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