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弃选 希拉里将挥舞民主党帅旗出征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5-12-08 09:37:30

于10月24日出版的《侨报周末》刊发题为《拜登弃选 希拉里将挥舞民主党帅旗出征》的文章指出,如今民主党内的选情显示不再可能出现“黑马”的意外,既然当年美国人史无前例地表现出极大的胆识和气度,接受并且欢迎一位具有非洲裔黑人血统的总统入主白宫,那么今天也完全应该有气度有胆识有智慧去迎接一位女总统。求新多变的美国从来不缺乏出人意料的事件,美国大选也正是创造新事物创造新惊喜的世界级平台。

对比共和党选情一派混沌无人真正崛起,民主党的参选阵营犹如这个秋季般俊朗清爽。随着副总统拜登(Joseph Robinette“Joe”Biden,Jr)宣布不会参选,民主党未来出阵捍卫白宫宝座的帅旗基本底定,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几乎将再无悬念赢得党内提名,成为民主党无可替代的总统候选人。

在妻子吉尔和奥巴马总统陪同下,拜登2015年10月21日上午在白宫玫瑰园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自己不会角逐2016年总统大选,从而平息了外界近几个月来的揣测与促选声音。拜登一直被视为希拉里角逐民主党提名最强劲的潜在对手,也被他的幕僚和支持者鼓动加入总统选战。不过拜登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始终落后希拉里及参议员桑德斯,这似乎也提醒这位老迈的政客必须面对现实。

拜登说,“我相信,我们时间已经不足,无法发动能赢得提名的竞选。”他清楚,自己进行一场成功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选战所需要的“窗口”已经关闭。拜登并且提及,自长子博·拜登2014年5月因脑癌去世以来,全家陷入悲伤;尽管儿子生前劝他参选,但全家能否一面承受丧子之痛,一面应对一场令人心力憔悴的选战,也是他不得不忧虑的状况。

曾任联邦参议员36年,先后于1988年和2008年参与总统选举民主党党内初选、且均半途退出的拜登,属于有一定声望又缺乏冲劲的稳重型政客,尽管他积累了丰富的内政和外交经验,在白人选民、工薪阶层选民中也不乏人气,但他对自己是否参选总统始终陷于犹疑不决的状态,也许他更担心自己没有胜算。换句话说,拜登作为一个政客相当务实而不会自我膨胀,他在奥巴马总统亲自陪同下宣布不参选的决定,也说明他和总统之间都已经冷静分析过党内目前的选情,需要做出明确的表态,而让党内的参选阵营加快明晰化,这从根本上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对付共和党人的挑战。

无论从哪个角度、层面观察,希拉里无疑是拜登不参选的最大赢家。虽然拜登并没有为任何一位民主党总统参选人背书,他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还含蓄地批评希拉里,称自己不认同某些人所谓“与共和党人对话很幼稚”的观点,“他们不是我们的敌人”;同时告诫民主党同僚,任何试图与奥巴马“切割”的做法都将是“悲剧性错误”。希拉里在一个星期前的电视辩论中将共和党人列为自己的“敌人”,其选战策略则明显靠拢民主党左派,刻意与奥巴马的一些重大政策拉开距离。事实上,经历首场电视辩论后,曾因“电邮门”事件一度民意低迷的希拉里强势反弹,路透社与益普索公司10月20日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希拉里的支持率涨至49%,她的党内最有力竞争者、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约26%,而拜登的支持率仅为14.5%。如今拜登弃选,民主党内的选票将不再会比之前分流更多了,纵然原先希望支持拜登出山的那部分选票不可能全然流向希拉里阵营,她也不担心有更多的分流渠道了。而最终希拉里赢得党内提名,民主党一致对外为“连庄”总统大位而战,集聚选票就更是时势必然了。外界也清楚地看到,拜登弃选也使希拉里获得了奥巴马的支持,倘若拜登参选,奥巴马的站边选择将很尴尬,如今则一切都明朗也简单了。

英国《金融时报》称,“时间不足”导致拜登弃选折射了美国的众多政治问题。拜登宣布决定时距离爱荷华初选还有101天,距离最终大选日还有一年多时间。但在民主离不开金钱运作的美国选举制度大格局下,拜登想要筹集足够多的资金与希拉里很早筹划且运行良好的竞选机器竞争,实在为时已晚。拜登的竞选资金筹集功夫,甚至比桑德斯也差一大截。拜登宣布弃选并被奥巴马认同,表明了他和民主党高层的理智、清醒与务实,突出了民主党有序提名和共和党一团混战之间的强烈对比。虽然桑德斯依然没有放弃对希拉里的挑战,但也只是强弩之末不堪为继了。

希拉里10月22日出席国会听证会,面对共和党议员们的“拷问”过招拆招也更有底气了,而且历时逾10个小时,这位前第一夫人、国务卿的处事风格、口才和经验、精力都不能不令人叹服。希拉里坦承自己身为国务卿,应对2012年班加西事件中4位美国外交人员丧生负有责任;但也解释说当时决策没有延误,班加西事件前后也很少用私人电子邮件联系沟通。正因为自己该负责,她在离开国务院前推动改革措施,加强保护为国贡献的外交人员,减少未来再有同样悲剧发生的机会。她也指出,滴水不漏的安保是不可能做到的,“在保卫国家,推动国家利益和价值观方面,我们不得不承受一定程度的风险”。希拉里还以其丈夫比尔·克林顿和里根担任总统的上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为例,说明那时美国在海外的外交和军事设施就遭受过各种袭击。而希拉里要强调的主旨是:“美国必须领导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我们的外交人员必须继续在危险的地方代表美国。”她的这一说法无疑赢得多数美国人的赞赏,哪怕政敌们也不得不认同这一代表美国价值的观点。人们也不能不承认,希拉里的政见、语气与行事风格,比现今所有总统参选人都更具备领袖的气质与能量。就民主党而言,可以说已经没有其它选择,唯有提名希拉里出征,才可能在2016年打一场有强大气势又有坚韧战斗力攻坚力的选战。

拜登的决定或许令共和党人喜忧参半。他们企图坐视民主党内自相残杀、加剧内耗的大戏,似乎还未上演就落幕了,导致企图籍此转移民众对共和党内部混战的注意力的希望落空。当然,拜登不参选也使共和党少了一位强劲的潜在对手,他们只需要设法对付唯一的威胁希拉里了。
其实,美国人也应当开始做好迎接一位女总统的准备了。事实上,八年前希拉里原本就有希望代表美国女性出头,无奈突兀间冒出了“黑马”奥巴马,她才屈居党内提名第二。如今民主党内的选情显示不再可能出现“黑马”的意外,既然当年美国人史无前例地表现出极大的胆识和气度,接受并且欢迎一位具有非洲裔黑人血统的总统入主白宫,那么今天也完全应该有气度有胆识有智慧去迎接一位女总统。求新多变的美国从来不缺乏出人意料的事件,美国大选也正是创造新事物创造新惊喜的世界级平台。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