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寒”折射资源人才双流失危机
“工作比3年前还难找。”即将从中国传媒大学(微博 招生办)毕业的研究生周梦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3年前本科毕业时,曾有机会进入国企的她选择了继续读研,而如今在经历了3个月的求职路后,她有些为当初的决定后悔。
经过10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了150多万,成为全世界拥有在校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同时,仍有部分研究生面临着“求职的寒冬”,使得当前中国社会教育资源和人才面临着一定程度上浪费和流失的危机。
据中国教育部(微博)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起,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一直在80%左右徘徊,与本科生的就业率相差无几,在部分地区更是出现了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趋势。
“宁可在大城市打零工,也不想去西部搞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研究生袁凯告诉记者,地域因素是许多人就业要求的首要标准。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各层次的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低为90.09%,已持续七年不如本科和专科生。地处东北的哈尔滨2012年首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卫工人,竟有29名硕士研究生报名参考。与此同时,研究生回家种地、街边行乞等“刺眼新闻”也被频频曝光。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这是对人才资源的暴殄天物。”山东大学(微博 招生办)教授王忠武说,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然而高层次人才的扎堆,又可能带来研究生贬值,含金量下降,挫伤社会公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
不少专家也表示,当前中国中东部等较发达地区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已基本饱和,而条件相对艰苦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人才需求十分旺盛,政府也提供了不少岗位,却难以招到足够的研究生人才。
地处西南的贵州大学(微博)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熊玉竹告诉记者,学院研究生全部都能就业,社会需求量仍然很大,来晚的单位只能空手而回。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瑞东说,中国研究生教育过去是为了培养科研和学术高层次人才,而现在有很大比例是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到生产一线去工作。这些投入没能换回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研究生的培养投入。研究生每年教育经费在1万元左右,学术型研究生学费全免,由政府拨出相关经费承担,专业型研究生也只交纳一半或四分之一学费,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和相关投入。
在刚结束的2013年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生人数再次刷新纪录,达到了180万人。“三年研究生读下来仅生活费就好几万元。”贵州大学研究生姚绍将说,但毕业时如果找不到工作或工资还不比过本科生,这样的教育投资很失败。
“这反映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并没有很好的与市场接轨。”王忠武说,在市场机制下,中国高等教育没能考虑市场需求,这才会出现地域性的“教育投资过度”,即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地方没有研究生,而大批的研究生却又没做该做的事。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是值得纪念与赞颂的年度,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遵义会议召开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90周年,也是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大型公益合唱汇启
- ・深圳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专访集团董事长闫立金:展望中马数字经济合作新愿景
- ・丝路集团董事长出席“2025年未来网络安全峰会(FO
- ・古巴国际旅游博览会预热活动在京启幕
- ・摩尔多瓦驻华大使馆在京举办专题媒体推介会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成功举办2025年第二届巴基斯坦专家
- ・外交部部长助理兼礼宾司司长洪磊接受安哥拉新任驻华大使
- ・百集访谈录《健康大讲堂》----蜂胶与健康
- ・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