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浙江》剧本研讨会在杭州八邦文化股份召开

来源: 作者:本台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7-06-30 10:21:09

上图:左起:钟全根、夏富华、刘宗鹤、郑昌儒、张建成、郑学用、胡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革命遗址,这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很可贵的财富。”

        6月29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挺进浙江》剧本研讨会,在杭州八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八邦文化股份)举行。
       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郑昌儒、《挺进浙江》剧本作者刘宗鹤、华人著名导演张建成、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助理、八邦文化股份总经理郑学用、国遗八邦(杭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淏、浙江卫视钟全根、海外海集团副总裁夏富华及相关人士共同参加了此次座谈,集思广益,为更好地推动《挺进浙江》剧本的实际落地拍摄而建言献策。
       《挺进浙江》是一部由八邦文化股份发起,拟由张建成导演执导的大型的红色主题电视剧。(张建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士。主要作品有电视剧《母亲》、《江山往事》、《血灯》、《花开季节》等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多省卫视播出,《母亲》获柏林第十六届国际电视节“评委会特别奖”、《蝶吻》获得了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奖” 以及中国“牡丹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司法部“金剑奖”等等奖项。)
上图:左1:郑学用
       研讨会上,八邦文化股份郑学用总经理首先为研讨会致辞,他表示:《挺进浙江》电视剧剧本是对红军挺进师的纪念和歌颂。红军挺进师的革命前辈们在浙南历经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他们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他们的艰巨任务,而且完成了人民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这部《挺进浙江》剧本对我国近代历史画卷中的革命传统进行了再教育,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面对如此重大的历史题材,在剧本创作和影片拍摄都要考虑面向青年,面向基层。在不违背历史事实和思想原则的前提下,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达到编剧艺术和表现形式多样化、现代化、创新化。新时代年轻人的需求是多层次、深层次的,要触到他们灵魂深处,解惑他们的现实思想问题,不是简单的说教、口号,而是要真正的通过故事内涵进行表达和传递。

       《挺进红军》这部剧本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古往今来,“和平”一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乐于认知、接受并信守的文化概念。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曾长期居于强盛地位,却从未称霸,而是近睦远交,协和万邦,主张四海一家,向往天下大同。


上图:刘宗鹤

       作者刘宗鹤老师也讲述了剧本创作中的艰辛和遇到的困难。经过多年的实地走访考察,在诸多革命前辈后代子孙的支持和关心下,《挺进浙江》剧本最终得以完成。


上图:郑昌儒
       郑老在会中对刘宗鹤老师不辞辛苦、勇于创作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提出,怎样做好这部剧让各大媒体、卫视接受是关键。我们要竭尽全力,综合各方资源,要把红军这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历程和粟裕将军的个人魅力,以最富感染力的方式宣传出去。从而达到,让当代年轻人能够更全面的认识我国解放之路,建立更加完善、健全的思想精神世界。


上图:中:张建成
       张建成导演也对该剧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通过调整我们切入的视角,在具备详细的史实和深厚文学素养支持的基础上,我们的作品如何从内心深处触及年轻一代观众的感知,是一个大命题。如何让年轻一代观众对我党和粟裕大将在外忧内患的艰苦大环境下,始终坚守爱国奉献的信念和粟裕同志在三十岁时担当部队的军团长就已表现出的卓越智慧和果敢精神以及超出同龄人的能力产生反思。反思我们自己在当今和平年代,生活环境相对优越的情况下,同样的年龄成就却差距如此之大?!观众们会静思习当年粟裕大将的所思所学所为的种种…
       通过这次研讨会所有与会人员的深度交流,对于剧本的进一步修改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张建成导演表示,接下来将会深入拜读《挺进浙江》剧本,争取将此剧的内在精神通过高水平的执导和拍摄手法更好地诠释给广大观众。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