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运河之“韵”(有所思)

来源: 作者:申 琳 点击: 发布时间:2019-01-04 16:38:50

 千年运河,文脉长续。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要更好保存这部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续写这部历史。“存”“续”之要义,就在能否留住运河之“韵”。

  运河之“韵”,深藏于大运河沿线的大量历史遗存。因水而生的河道、码头、桥、闸,伴水而成的粮仓、衙署,还有与水结缘的园林、古镇,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都镌刻着文明的印记。一水纵贯南北、连通古今,文化血脉千年不息。没有这些历史遗存,运河之“韵”就无处安身。保护这些历史遗存,是今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行走大运河,加强保护已成共识:58处遗产点得到有效保护,更多遗迹、遗址正被纳入保护范围。

  运河之“韵”,跃动于大运河孕育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流经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催生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数非遗传承人世代传习,赓续前人智慧。留住运河之“韵”,既要更好保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让这些传承人薪火相传。杭州、扬州、台儿庄等大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建起非遗展示馆,有的采取活态展示的形式,汇聚非遗传承人开办工作室,虽规模大小不一,但展现出各地保护、推广运河非遗文化的行动自觉。

  运河之“韵”,绵延于大运河历史风貌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保护,传承是核心,利用是关键,要一体推进,不能偏废。走过千年风雨沧桑,大运河经历过河流改道、码头荒废、建筑湮灭的岁月变迁。以历史的眼光看,任何古迹都将面临颓圮的那一天,或修葺、更新甚至重建。何以传承?关键就在这些更新是否植根于对历史的尊重。运河城市台儿庄古城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和思考的样本。

  留住运河之“韵”,更须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历史视野。对历史遗存,既不能人为毁坏,也不能任由荒废,而应长怀敬畏历史之心,常行对文化有益之事。总之,要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检验。

  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河流还将流淌,留住其“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04日 13 版) (责任编辑:申 琳)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