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革篇:情系民生关冷暖 描绘幸福新画卷

来源: 作者:李彤 孙阳 点击: 发布时间:2019-01-04 16:45:53
原标题:“改革再出发”系列报道民生改革篇:情系民生关冷暖 描绘幸福新画卷

图:望着即将丰收的果实,村民仿佛看见了鼓起来的“钱袋子”,红火起来的“好日子”。(人民网 李彤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基层调研,进社区、站田间、坐炕头了解民情民意,用温暖的话语传递鼓舞人心的强大力量;在每一年的新年贺词中,困难群众始终是他惦记的人;每到岁末年初,他的身影更会出现在祖国的贫困地区,问饥寒、讯冷暖、看发展。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到“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再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和实践探索,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民生理念”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五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幸福民生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抓民生就是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广西合浦县山东村,现年70多岁的石业龙患有癌症,小儿子患有肺病,前些年一家四口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大儿子在镇上务工做些零活。“要没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命都没了。”石业龙说,现在他定期到南宁看病,新农合报销比例是70%,其余30%由大病保险再报销一定比例。

石业龙仅是获得医疗改革实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三医”联动到分级诊疗,从抗癌药降价到“指尖问诊”,让更多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医改福利正不断筑牢亿万民众健康幸福的民生之基。

山区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学校的启用对那里的孩子而言是学习生活的一次转折。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塑胶操场、干净整洁的学生宿舍、容纳几百人就餐的食堂……眼前这些变化,是前几年连校服都穿不上,中午吃馒头、咸菜、喝白水的学生薛茹想象不到的。

薛茹的“想象不到”则是源于阜平县实施的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对全县13个山区乡镇中小学生寄宿就读进行全覆盖,结束了山区孩子翻山越岭式的走读生活。

老百姓关心期盼什么,党中央就重视关注什么,改革就抓紧推进什么,民生问题始终贯穿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一项项顶层设计提纲挈领;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实施两孩政策、积分入户、推进“厕所革命”……一件件“民生小事”落地推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彰显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对老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食品药品安全、“三医联动”问题等,都重点做了机构设置和优化。通过明晰顶层设计,优化政府职能,提高了民生改革效率,深受百姓欢迎。

过去的几年,民生改革在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上,成绩有目共睹;2019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老百姓期待更多的“民生红包”。

“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至关重要。如何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夯实民生物质基础,又通过改善人民生活、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魄力。

昭通市绥江县位于云南最北,为支持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全县整体搬迁移民6万人,是云南省第一移民大县。新迁入的县城,道路宽敞、路灯整齐,百姓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老人和孩子们在文化广场上散步、嬉戏,传来了阵阵笑声。

搬迁后,县里鼓励村民在山上空出来的土地种“半边红”李子,一方面保护生态,一方面发展产业、助民增收。“村里果农户均两亩,做好的话,每亩收入超万元。”村党总支书记王强说,李子通过了云南省非农作物品种鉴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并且注册了绥江“半边红”李子网络域名。

民生改善对经济发展具有托底作用和促进效果,经济增长对民生发展则提供了更多改革动能。

——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参与经济发展上,提高社会成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消除贫困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

——在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投入上,能够增加贫困户收入、提升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同时,为区域产业发展、企业展业提供更多增量空间;

——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美好生态、挖掘独特民俗文化,一大批打好“生态牌”的全域旅游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当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在引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打牢基础。

“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画卷,民生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是其中最温暖的主题。

2018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来到了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了解该村推动乡村振兴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状况,他走进村民赵顺利家,同一家人围坐一起拉家常,问他们收入怎么样,搬迁花了多少钱,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随后听取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

五年来,在民生改革的背后,是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

——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

改革进行到今天,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群众“看病难难看病”的呼声中开出医药卫生改革“药方”,在家长们怕“输在起跑线”的忧虑中寻找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在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的焦虑中提高金融解决效率……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政策措施,通过突出问题导向,在破解难点中前进,描绘出了民生新景愿。

展望未来,民生改革只要拿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的韧劲,把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体现在改善民生工作上,一定能够大步迈向全面小康,把人民幸福镌刻在民族复兴的里程碑上!

 
(责任编辑:李彤 孙阳)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