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闯荡好莱坞不再打酱油 另辟蹊径寻突破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6-18 13:50:01

华人闯荡好莱坞不再打酱油 另辟蹊径寻突破




华人闯荡好莱坞不再打酱油 另辟蹊径寻突破


“功夫皇帝”李小龙



华人闯荡好莱坞不再打酱油 另辟蹊径寻突破


李安奥斯卡夺奖亲吻小金人

  打入好莱坞,是不少华人电影人心中的“美国梦”。从黄柳霜到陈冲,从黄宗霑到李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已载入好莱坞电影史中。近日,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将近10年的华裔电影人林小微创作了一部囊括众多华裔角色的22集动作连续剧,期待通过自己的创作扬名海内外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美好的中华文化。


  摸爬滚打获肯定

  林小微绝非第一个在好莱坞崭露头角的华人。几十年来,不少华人怀揣电影梦,在好莱坞打下“半壁江山”。

  1905年出生于唐人街、享有“中国娃娃”美誉的黄柳霜是闯荡好莱坞的第一代华人影星的典范。凭借在《海逝》、《巴格达窃贼》等影片中对东方女性美的完美诠释,大银幕上婀娜多姿的黄柳霜令西方观众眼前一亮,开启了华人影星的好莱坞银幕之旅。

  华裔女星刘玉玲则是新一代好莱坞华人演员的代表。凭借在《霹雳娇娃》、《杀死比尔》中精彩的打戏,刘玉玲引领华人“女打星风潮”席卷全球。

  提到打星,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曾在好莱坞叱咤风云的“功夫皇帝”李小龙。李小龙塑造的硬汉形象使好莱坞对华人男星形象大为改观。银幕上,华人男星塑造的角色不再只限于软弱天真的苦力或佣人,更有勇猛强悍的英雄。

  华人影星努力在好莱坞“打天下”,而华人导演则借好莱坞这个巨大的“梦工厂”,讲自己最熟悉也最擅长的“中国故事”,缔造中西合璧的“电影梦”。

  两次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桂冠的李安,是闯荡好莱坞的华人杰出代表。在美国接受了系统电影教育的李安,在电影中融入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的同时,又成功地迎合了西方观众的口味和审美观。从《喜宴》到《推手》,从《卧虎藏龙》到《少年派》,李安以一种温文尔雅的姿态告诉好莱坞,华人导演不一定只能拍类型化的东方功夫片。

  演艺事业多艰辛

  在好莱坞电影“梦工厂”的包装下,意气风发、独挑大梁的华人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华人则在为温饱奔波中伺机一飞冲天。

  据好莱坞演员工会的统计,在其12.2万余名会员中,高达72.1%的人年收入在5000美元以下,仅有不足5%的人年薪超过10万美元。

  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王先生闯荡好莱坞已10年有余。38岁的他表示,在好莱坞,他不仅没赚到什么钱,而且还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在美国闯荡多年的经历仅换来一个‘懂’字:当演员不容易,当华人演员更不容易。”王先生也承认,在好莱坞,华人演员“打酱油”的居多,演的多是一些跑龙套的角色,很少挑大梁、当主演。

  在美国小有名气的华裔女星白灵,十余年来,演艺事业起起伏伏,一直未能大红大紫。谈到年薪时,白灵只能含糊其辞:“很难说。”

  另外,由于好莱坞的“东方口味”,再加上李小龙等功夫巨星塑造的动作明星形象深入人心,时至今日,华人演员的形象和戏路仍受到功夫片的限制。

  另辟蹊径寻突破

  闯荡好莱坞的华人群体就像一座“冰山”。“幸运儿们”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大多数华人则像水面下暗藏的冰山主体不为人知,逐渐消融。

  华人进军好莱坞为何困难重重?恐怕还得从种族歧视说起。闯荡好莱坞多年的周先生戏谑道:“除非等到华裔总统上台,否则黄色和白色永远‘打不通’。如果这部电影有亚洲色彩,他们或许会想用我。但如果是诸如美国总统等政府官员角色,我的肤色恐怕会是‘硬伤’。”

  分析人士认为,华人要在好莱坞站稳脚跟,告别“打酱油”,应该修正一下“闯荡好莱坞”的观念:“华人应参与好莱坞,而不是‘打入’好莱坞。”好莱坞这个全球瞩目的电影梦工厂里有不少国家开办的电影公司。如果华人这支队伍足够强大,能在好莱坞办起电影公司,雇佣最合适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拍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爱看的电影,届时,华人将不再是好莱坞机器上一颗受人摆布的螺丝钉,而是掌握螺丝钉命运的工程师。

  还有人选择另辟蹊径,超越好莱坞!美籍华人林小微就是其中之一。她表示,好莱坞并不是她的唯一世界。多年在好莱坞打拼让她看到了好莱坞在华人角色塑造上的刻板与偏见。她立志做独立电影人,拒绝“打酱油”。通过自己独立制作的作品,让中华文化之河在海外流淌不息。(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