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留学少数回国 中国为何留不住高考状元
近期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而作为中国未来顶尖人才的代表,高考(微博)状元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大多数选择继续出国留学 (微博)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而学成归国的状元仅占少数。(7月8日《新快报》)
高考状元算不算顶尖人才,不可一概而论,也有一些高分低能者会被时间所淘汰、泯然众人矣。但就高考状元本身来说,他们至少拥有某种独特的学习技能,才能挤过还算公平的独木桥,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那么,为什么这些“佼佼者”出国留学后不愿回国发展?
其实,不独高考状元选择出国留学。在高校,往往流行着这样的段子,“一流人才出国,二流人才保研,三流人才就业”,“精英人才”+“出国留学深造”几乎成为“标配”。应该说,人才选择出国留学无可厚非,我国毕竟属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技术等都是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的,问题是,为什么精英人才学成后不愿回国?
可以套用马云的一句话来解释。在谈及员工辞职的原因时,马云曾说过,“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情同此理,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企业的话,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无非是“待遇不佳、环境不好。”
之前有媒体报道,在厦门,年轻海归的平均月薪在3800元左右,最低为每月1500元,最高为每月6500元。这样的薪资待遇,没有出国留学的人很多也应该能拿到。“海归”在就业方面的优势逐渐减退,有的甚至还成为“海待”。这还只是单纯的薪酬待遇,人才回国,肯定是想施展抱负的,而国内的科研环境、体制束缚等也总是让人心灰意冷。
说白了,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关系、裙带、后门、潜规则等,就是不按规矩出牌,这大概是精英人才回国后最不适应的地方。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些也许还不明显,而在小城市,“县官不如现管”,再牛气的人才都不如有个“好爸爸”,竞争环境的不公平、不公正阻碍着人才的回乡路。
不能说回国的都是人才,但至少应该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回国发展,让他们能看到在国内发展的光明前景。不需要用什么道德舆论压力,而是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回国,这需要国内有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制度环境。
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流失,特别是顶尖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六成高考状元出国留学,少数回国”不是一个好现象,如何扭转这一颓势,是需要细细思量的。(梁瑜)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京颐活动月”为本市社会化管理退 6月27日,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北京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2025年“京颐活动月”闭幕式在昌平区草莓博览园成功举办。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京颐活动月”为本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提供500余场
- ・“一带一路国家治国理政研讨班”来京调研科技与文化产业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公益合唱展演
- ・中国方案赋能全球文化资产治理,中国丝路集团首发全球文
- ・丝路之舟出席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与北京出海基地共建全链
- ・世界前沿科技大会与沙特阿拉伯未来城市项目展开合作
- ・中国丝路集团成功举办CYDES 2025中国专题论坛
- ・《首都职工践行“两山”理论环保公益行动》走进门头沟潭
- ・中国智慧点亮东盟最大网络安全盛会CYDES 2025
- ・2025 京津冀大型公益合唱展演展播 北京地区复选活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