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拒绝父母介绍工作选择做保安 一天被骂57次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7-10 12:09:29

  开篇的话

  有人走过的路 就当留下脚印

  又到毕业季,与以往一样的离愁别绪,较过去更多一份的心酸辛苦。身处“最难就业季”里,一些渴望打拼的年轻人们,刚刚起步,就堵在了路上。

  当无数的简历石沉大海,当一次次的面试再无消息,我们所讲述的“不一样的故事”,确乎勾勒了另一幅图景。无论是当保安的张黎,远走海外的张森,亦或是回乡干农场的袁权……不走寻常就业路的他们,无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人生原本有无数种选择,就业也绝非只有一种模式。逼仄的“应聘”之路外,这个多元的世界,还有广阔的天地。也许只要转个方向,微调心态,多点勇气,就会迎来人生的转角。

  年轻的岁月,永远有着开放的剧情。将之局限于庸常的路数,求职、上班,然后世俗然后老去,波澜不惊总归无趣。张黎、张森或袁权们的轨迹,不仅是“人生自有另一光景”的乐观意象,更是对固有职业认知与人生观念的修正。张黎说,“从保安起步,不丢脸”,诚哉斯言!

  有人走过的路,就当留下脚印。算不上参照,算不上镜鉴,也许只是一次围观、一场远望。这样一群“不走寻常就业路”的群体,他们的挣扎与尝试,拼搏与收获,或许就是又一批人探路和前行的导引。 蒋璟璟华西都市报:“每每同学来电话,都说在上班,可就是不敢说自己干的是小区保安,怕被瞧不起。”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传媒学院毕业的张黎和兰龙四处求职碰壁,无奈之下选择了在武汉当社区保安。一年多过去了,他们已经干到了小区物管主任助理。他们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专业物管人才。

  北大保安队最近火了。过去20年里,先后已有500余名保安通过自学,考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然而,还有一群大学毕业生,他们告别校园走进社会,却因难寻就业良机,选择了保安的工作。

  保安变成大学生,无疑是励志的故事。大学生成为保安,又意味着什么呢?记者日前去武汉,了解这一群人的生活,了解他们当初的就业选择。

  “最难就业年”

  张黎的摩托车骑得很帅。摩托车不是他的,是公司老板专程照顾的,便于他往来武汉南湖周边的几个小区,带领一帮人,打理着周边的几个小区。

  去年下半年,通过公司竞争上岗,张黎与同学兰龙成为小区主任助理,负责监管、巡查小区保洁、绿化、维修、消防等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块,还有年终奖等。

  他们很知足,这比公司待了10年的老员工待遇还高。知足还有一个理由,他们发现物管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具有广阔天地,市场需求量大,一个稍微上档次的小区物管主任,月工资不会少于7000元,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下一步,他们准备报考注册物业师了,成为专业物管人才。

  仅仅在一年前,张黎和兰龙还只是普通的社区保安,从保安走向小区主任助理的岗位,两人花了1年半时间。

  699万普通高校毕业生今年被誉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张黎记得,3年前,他们大学毕业那年,报纸上也说是“最难就业年”,他们还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才换来了今天的安定。

  数据显示,武汉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超28万人,据往年留汉高校毕业生比例,将有13万人在汉找工作,堪称是武汉大学生就业最难年。

  现实是,武汉今年可容纳23万人就业,加上历年累计的失业和农村外来人员,将会出现10万人难找工作,其中就包含留汉的大学生。

  为何挤独木桥

  坐在宽松的办公室里,张黎和兰龙乐呵呵,他们不明白,大学生找工作,为何总往独木桥上挤?

  张黎和兰龙,2010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毕业之初,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约定打死也不离开武汉。

  于是,两人在武昌小河西村合租下了一间平房。房间很小,每月400块钱,摆下两张床,基本就挪不开身了。他们寄身的小河西村,是城中村,武汉著名的大学生租住之地。穿梭于此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附近的大学生,这里是大学与社会的分水岭。

  找工作就此开始网上投放简历,报纸上寻找招聘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招聘会张黎与兰龙就这样在武汉寻觅。

  但是他们并不幸运,很多单位及企业拒绝了他们,理由很简单:毫无工作经验,或看不中他们的学校。

  他甚至不敢回家。他怕父母的不理解,怕周边人异样的眼光。他也不愿见昔日同学。他怕说漏了嘴,怕同学的轻蔑。他们觉得,他们是社区保安,就怕人瞧不起。更难以启齿的,他们还是正经的大学毕业生。

  这都源于难找的工作

  一天挨骂57次 喝顿酒平复心情

  “苍蝇见到血”

  张黎说,那时,见到招聘广告,他们就像苍蝇见血般的贪婪。

  没工作,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而向家人张口要钱,又是件难为情的事,也就只能过苦日子了,炒饭、炒面自然成了他们的主食。兰龙说,现在吃到炒饭,他都想吐,忘不了那段辛酸岁月。

  他们总在琢磨,本分的他们,为何总是找不到工作?

  大学时代,张黎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发传单,贴小广告,拉面馆服务员,水吧厨子……他都干了一个遍。最为“辉煌”时,他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同学们个个崇拜至极。较为腼腆的兰龙,也曾在大学时与同学合伙,搭乘公交到汉正街批发点布娃娃、杯子等,晚上就在学校门口摆个地摊,短短一个月,也能挣上1000多块。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张黎找家人凑了几万块钱,开了一家咖啡店,但没过几个月就关门了,钱也打了水漂;而兰龙,则选择了做电子游戏城的游导,收入微薄。

  就这般,两人折腾了大半年。

  1200元,包吃包住

  可是有谁能知道,来自湖北咸宁市的张黎,父母在老家开有一家酒店,家境富庶。面对孩子找工作的艰难,父母也常常叫他回家照料自家的生意,可他就是不答应,即便在外面撞得头破血流。

  兰龙更离谱。兰龙来自湖北十堰市,父母是当地的公务员(微博),原本父母托关系,给他找了几个不错的工作,但任凭父母苦口婆心,可他打死也不回十堰老家。

  问他们咋想的?张黎说,他与父母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经营生意难免会与父母意见不一,与其受约束,还不如在外地获得自由。在外受委屈时,他也会苦中作乐,“我要回了老家,小车早开上了,找个漂亮的女朋友,满大街瞎逛”。

  兰龙说,社会上都讲究“关系”,他在老家找个工作固然简单,可他不愿意这样活着。住在父母的房子里,谈一个父母介绍的女友,一辈子留在父母的小城里,他觉得“没意思”。

  转机出现在不经意之间。2011年春节后,张黎和兰龙再次回到武汉。与往常一样,有空就出去瞎转悠。突然,他们在一个小区门口见到一张招聘启事,招收小区保安,1200元每个月,包吃包住。两人一见就愣了。算一算账,包吃包住,省不少钱,两人觉得很划算,决定试试。

  面试过后,老板朱秋龙对两人很满意。事实上,早在2010年,身为武汉鑫骊龙物管公司总经理的朱秋龙就开始招收大学生保安。几年下来,前后共招收12名大学生保安。

  时至今日,公司里还留有7名大学生。朱秋龙曾仔细考量过:保安流动性大,公司又刚起步,如果能有大学生的加入,对公司物管素质是个提升,还能培养几个人才。

  最怕鄙视的眼光

  保安的工作很有规律,三班倒。张黎说,要不在小区巡逻,要不守在小区门口,主要是责任心强,就能干好这份工作。

  没几天,他们就遇上了难题

  对于内向的兰龙来说,选择保安,就得与人打交道,这是他最难面对的。找到这份保安的工作后,他最初不敢告诉父母,怕父母骂他没有出息,后来父母知道后,认为是份丢人的工作,非让他回家,差点就不认了他这个儿子。最尴尬的是怕面对同学,怕同学们鄙视的眼光。每每同学来电话,他都说在上班,可就是不敢说自己干的是小区保安,他怕同学们瞧不起。

  挨了57次骂

  不过,干保安也是有收获的。兰龙说,不善言谈的他,即便是再刁难的业主,他也能说服对方。张黎说,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与之交流,还包括当地的派出所、消防等部门。他认为,这需要理解,更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兰龙说,小区大门设立新规定,车道人道分开,行人通行不能占用车道,但是有的业主就是不答应,对着他们保安就是一通乱骂,而他们也不敢回骂,因为越解释会越乱,只得忍受。其实,时间长了,业主们也就适应了。

  “门禁当天,我挨了57次骂,晚上喝了顿酒,才平复了压抑的心情。”张黎回忆。

  人物讲述

  从保安起步不丢脸

  他们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改造了他们自己。张黎说,社区工作磨练人性,更能改变人的脾气。干保安那会儿,小区住了一个精神病患者,大家称之为“武疯子”,一次,他趁着家人不在跑了出来,又是打人,又是咬人,他们几个保安没办法,打也不行,骂也不成,他们没有执法权去控制“武疯子”,不得已而报警,最后家人还专程向他们道歉。

  如今的张黎和兰龙,算得上是脱胎换骨。

  公司的阿姨说,这两个小伙子才来时,一口一个“你”,现在有礼貌多了,无论对谁都改称“您”了。他们的父母也说,以前在家里吃完饭,撂下碗筷就跑了,现在换了一个人,知道帮父母洗碗了,还知道主动打扫卫生了。

  如今,在武汉,大学生选择保安起步的另类求职,已有不少人投身其中。

  常年关注于武汉大学生就业的武汉起点人力资源市场公司副总经理李光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薪酬及升职空间的影响,让更多的大学生“屈身”于保安行业。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农民工与大学生工资倒挂时常发生。他分析,民企更偏爱吃苦精神与工作态度,这导致很多农村出身的专科生或技校学生的就业率都高于本科生。

  在“就业难”的背景之下,很多本科大学生也开始放低姿态,降低期望值,从“大学生保安”起步,其进步和升职空间,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对于大学生保安,张黎有自己的理解。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非是要一辈子只扫一屋,而是用保安去磨练自己,去炼狱,等待机会去攀登物管行业的最高峰。

  兰龙说,对于他们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生来说,做一辈子社区保安固然是没有出息,但从保安起步,既不丢脸,也绝不是职业的终点,而是脚踏实地的“敲门砖”。

  记者手记

  低头与抬头

  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是过去20年里,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考取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也有考上研究生的,甚至还有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于是,有人感叹“北大保安卧虎藏龙”,也有人感叹“有梦想就会有收获”。

  其实,这只是低头与抬头的行为差别。

  抬头的是北大保安。他们耳闻目染,与佼佼学子朝夕相伴,他们感到自惭形秽,被“刺伤”的自尊血淋淋。当他们低下头的时候,是埋头苦读,原来,他们也能考上大学,路途并不遥远。

  低头的是张黎和兰龙。他们从底层保安起步,抛弃大学生的“身份”,受尽委屈总有收获,直到走上了公司管理中层的岗位。当他们抬头的时候,天空竟如此广阔,原来,“身份”一文不值,虚名而已。

  遭遇“最难就业年”,大学生们低下头,或许就会发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罗道海)

  新闻回放

  最有名的保安 站着上北大的甘相伟

  “每当我在北大的校门口执勤站岗,我的角色就是一名普通保安,有人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我都一律向他们敬礼。”“当我脱下保安服,匆忙赶到中文系的课堂时,我能够马上安静下来,认真地听课。”甘相伟,北大最有名的保安。2007年来到未名湖畔,在北京大学从事保安工作。2008年,他参加成人高考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11,成为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甘相伟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部书《站着上北大》,北大时任校长周其凤为其写序称,“一个保安员,在辛苦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学习资源,努力进取,提高自己,这样的精神让我钦佩”。

  据媒体最新报道,在过去20年里,像甘相伟这样的保安,北大一共出了500多位。 欣华

(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