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跨越发展的中国战略
农村教育跨越发展的中国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五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村教育影响广泛,既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更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有了这样的战略定位,也就有了中国农村教育持续10年的跨越式发展。媒体多次用“里程碑”来形容这一跨越式发展,而在学者眼中,党的十六大以来,“政府支持力度最大、解决遗留问题最多、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的,也是农村教育。
理顺体制,解决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
回望农村教育1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首先要从11年前在农村进行的税费制度改革谈起。
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改革,核心是取消乡统筹和农村教育集资。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多年的运转又恰恰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农村教师工资一部分来源于农村教育费附加,公用经费主要来源于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主要来源于农民的集资和投工、投料。
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取消后,农村中小学的运转很快就显得捉襟见肘,校长们开始为经费问题犯愁。其时,记者在重庆市奉节县朱衣镇某小学采访时,校长拿出一张皱皱巴巴的欠账单,上面罗列着这所农村小学公用经费、修缮费等12项开支,总计17万元,无处“埋单”。
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责任在地方政府,但因为缺乏科学的经费分担机制,使得县级以上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财政投入总量不足,难以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所有这些,又拉大了城乡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
农村教育在发展中举步维艰,既要消化过去快速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大量矛盾,又要承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尖锐问题和压力。同时,广大农民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子女命运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他们对农村教育寄予厚望。
农村教育的状况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农村教育工作,亲自推动一些关键措施的落实和突出问题的解决。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这是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将农村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明确提出,今后每年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对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内容、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了部署和决定,成为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6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进一步巩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村教育持续10年跨越式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这10年,在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中,都把农村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把农村教育放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来谋篇布局。
这10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关于农村教育的重大举措,逐一化解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新旧难题。其中几个重要文件及重大决策,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出台,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主体由乡村转到县级,经费来源主渠道由农民转到财政。
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农村教育发展薄弱问题,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国家投入100亿元在西部地区实施为期4年的“两基”攻坚计划,帮助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
2005年,国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提高农村教师水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这10年出台的关于农村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落实两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体现,基本解决了困扰农村教育多年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问题,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保障。
加大投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城乡教育的差距,首先是教育基础设施、办学经费标准、师资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党的十六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上上下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使公用经费标准统一,校舍标准接近,师资水平拉近。
这10年,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哪里有困难,中央财政就支持到哪里;哪个环节最薄弱,中央政府就调集人财物支援到哪里。支持农村教育的项目一年比一年多,金额一次比一次大。
当中东部地区已基本实现“两基”目标时,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处于焦急状态,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较差,靠自身的财力根本无法实现“两基”目标。为此,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实施“两基”攻坚计划。4年之后,这些地区全部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
当中小学校舍危房成为家长和社会时刻牵挂的问题时,中央财政投入90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用4年时间基本解决了现存危房。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每年投入100亿元,专门用于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
当西部的农村孩子每天起早贪黑奔走于家校间的路途时,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连续3年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让农村孩子有了寄宿之所,免去了他们上放学的奔波之苦。
当农村中小学经费短缺运转困难时,中央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项重大决策为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实惠,从2005年到2010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达2182亿元。更为可贵的是,因为这项决策,城乡学校有了一样的公用经费标准,城乡子女受教育机会趋向公平。
当大山里的孩子渴望看到山外世界的时候,中央投入110亿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3年时间连通了农村学校通往世界的信息通道。
当农村学校为“大班额”问题发愁时,中央投入269.82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并配备仪器设备、图书和远程教学设备。
当农村的一些孩子每天只能靠米饭咸菜充饥时,中央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投入160多亿元,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以每生每天3元补贴,让2600万名孩子吃上营养餐。
当农村教师正为住房发愁时,中央投入66亿元,在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15.7万名农村教师住进了暖心房。
当进城务工人员为子女的教育问题担忧时,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0亿元专项经费,补助城市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留守在家的孩子,也受到了特殊的呵护……
上述这些大工程、大项目都是在这10年间实施的,有的还正在实施,几乎囊括了农村教育发展的所有环节,使农村学校的校舍、教学装备、师资队伍等软硬件条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困扰农村教育多年的难题被一一化解,师生们欢欣鼓舞——农村学校“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蚊虫叮咬,漏雨淋湿被子,雪花飘进教室”的苦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推进均衡,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
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方面。
10年来,农村教育虽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农村教育面广量大,依然是我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教育几乎涵盖了教育公平中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这个“短板”补齐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的目标也就能基本实现了。
师资队伍一直是农村教育的“短板”。10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对农村教师给予倾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国家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由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国培计划”,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等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分类、分层、分岗、分科进行大规模培训,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农村学校又补充进来一批新鲜血液——“特岗教师”。这些从各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来的新教师,直接深入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师资素质。
党中央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执政党的使命。更多城市、更多优质学校把这个目标作为自己的责任,自觉加入到支援农村学校的行列中来。这10年,为了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无数城乡学校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优质学校派出自己最好的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把农村教师请到自己学校学习。
在成都,100所城市学校与100所农村学校结成了对子,双方共同教研、共同培训、共同发展。金堂县土桥中学校长李发琼说,有了成都田家炳中学的鼎力支持,我们的班主任队伍变了,校本研修变了,最重要的是,我们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信心足了。在北京,人大附中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向远在贵州毕节地区的民族中学和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开放。在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中学,因为大批优秀新教师的到来,教学质量大幅回升,90多名流走到城里上学的孩子又回流到农村学校。大批新教师和支教教师的到来,改变着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在改变着孩子们的精神生活。
这10年,农村教育的变化,不论是大幅度的,还是静悄悄的,都在影响着农村的学校和孩子们,影响着农村亿万百姓。
农村学校的办学设施改善了,硬件标准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流失的学生返校了,这些变化无不让农民兄弟们惊喜。他们对孩子寄予厚望,对教育寄于厚望。
教育兴,农村兴;农村兴,国运盛。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世界和平 健康中国”2025春 2025年1月10日,由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主办的“世界和平 健康中国”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演播大厅圆满录制成功。本次春节联欢晚会旨在通过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世界和平 健康中国”2025春节联欢晚会在京录制
-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在山东潍坊市落地合作
- ・第五届《国乐飘香》春晚圆满成功录制以“传承·创新”绽
- ・凝心聚力·梦想启航 汇诚智远新年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 ・灵蛇献瑞 盛世欢歌----2025春晚综艺专场成功举
- ・新年·新愿·新程”——2025年《诵读中国》春节特别
-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与山东省贸促会共谋合作新机遇
- ・《凝聚杏林力量,弘扬中医文化》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20
- ・2025年《让世界听到草原的声音》春节联欢晚会播出预
-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主席一行到访巴拿马驻上海领事馆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