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记者获华赛摄影金奖 参评战争灾难照片类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4-04-16 13:05:05
原标题:本报记者王苡萱获华赛摄影金奖

  《震后余生》获华赛战争灾难类新闻照片类单幅金奖。网络截图

  4月15日,第十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2013)评选结果在北京新闻大厦酒店揭晓。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名摄影记者和摄影师提交了3万余幅作品,包括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盖蒂图片社、欧洲新闻图片社、德国《地理》杂志等在内的世界主流媒体摄影记者和来自全球五大洲的摄影师均有参赛。

  京华时报摄影记者王苡萱的作品《震后余生》获得战争灾难类新闻照片类单幅金奖。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伤亡重大,死伤者多为老人小孩。7月23日,在甘肃岷县人民医院,刚从地震中死里逃生的永光村19岁女孩宋旭霞独自坐在医院走道的临时病床上等待治疗,惊恐与不安写满她脸上。记者王苡萱用镜头拍下了这一瞬间。

  >>链接·华赛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是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现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大型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参赛照片应当围绕保卫、坚持世界的和平事业,发展、繁荣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科技文化等,表现和平、经济和科技文化等诸多事业中的成就、冲突和解决矛盾的过程,表现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进步,表现人的命运、情感、意志和力量。

  >>记者手记

  2013年7月23日,震后第二日,作为《京华时报》第二批派赴灾区报道的记者,我希望用镜头还原灾难的残酷。

  从走进医院的那刻起,许多灾民都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开始构思一组伤者的肖像,这张《震后余生》只是其中之一。

  当我步入医院长长的过道时,一名坐在病床上的女孩吸引了我,特别是她的眼神,惊恐夹杂不安,以及那头蓬乱的头发,我下意识地举起了相机。令我意外的是,她并没有问我是谁?为何拍她?她完全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唯一有变化的只有她的眼珠,时而看看我,时而望望前方。

  我上前与她对话,她说地震时,她正在家里养伤(腿部本身受伤),很多东西砸下来,她是自己逃出来的。简单的交流后,女孩的亲人开始准备为她梳理头发,清洗双腿,我没再打扰。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