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正重塑 美国对华刻板印象需改变
据《纽约观察家》(New York Observer)网站14日报道,过去三十年时间里,中国的变化是如此巨大,不再是外国人眼中那种落后的印象。由北京年轻音乐人领衔的中国城市青年文化,也正在进化出独特的中国文化。
过去这些年里中国的变化已经为人所熟知,比如收入上涨了18倍、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喷涌而出、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等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变化也很剧烈。文革一代的父母和独生子女政策下长大的一代有着虽然不太有对抗性,但是却很明显的代沟。
跟四十年前美国年轻人向往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一样,上世纪90年代,富有冒险精神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聚集到北京等大城市,他们厌倦了主流中国文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惘,但是却决心走出自己的路。
在他们寻找自己新生活的时候,其中一些人开始组建摇滚乐队。很快,也许是要故意表示对主流文化的抗拒,他们的风格开始变得朋克。比如像曾组建了P.K.14乐队的杨海崧等人,让自己的音乐不再仅仅是表达对父母那一辈文化的抗拒。
然后到了世纪之交,他们开始大量接触大量的国外音乐,但是其中大部分过于平淡。只有少部分能够接触到更为复杂、更具实验性的音乐。
之后在新世界的前几年,年轻中国人已经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宽广的世界,他们也有了新的音乐态度。庞大的信息量让他们的创作也越发多元化。
也许是因为体验音乐的渠道是如此丰富,北京的一批年轻摇滚音乐人开始尝试各种风格,比如朋克、德国电子乐、纽约无浪潮以及自由爵士等等,那一段时间被视为是北京地下音乐的黄金时代。
这股浪潮开始席卷到其他大型城市。年轻的视觉艺术家、漫画家、时尚设计师、电影人和学生都对这些音乐形式趋之若鹜。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对此表示认可。而且,当西方记着前往中国采访年轻音乐人的时候,他们期待的也是自己认为更中国化的东西,比如古筝、蒙古呼麦等等。但是,他们往往会很失望,也就开始认为中国年轻人没有找到自己的特色,或者说太过于西化。
中国文化的保守派也很认可这种观点。在他们看来,年轻的艺术家不应该“盲目的追随和效仿他人”。
对一个决心在国际上增加自己软实力的中国来说,将文化限制在过于刻板的“中国性”中未免有些太狭隘,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主流文化对外国人和本地人来说都有些无聊的原因。其实,中国的当代文化中也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比如王在实的别具一格的设计以及擦主席(Chairman Ca)的漫画艺术等等。
中国文化正处在重塑的阶段,但是只有艺术家自己能够决定中国艺术的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必须得到改变。
(责任编辑:张杨)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