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穷大方”?看了这三点你就明白了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5-12-16 09:32:33

中国真的是穷大方吗?这个问题一再被人提起,早前,中国在联合国峰会上宣布,免除对不发达国家债务,之后,中国又宣布对非投资600亿美元,本身有着700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却仍然希望通过亚投行以及“一带一路”建设花钱去帮助沿线国家生活困难的人,这真的是“不计后果”的投资吗?

北京时间12月15日,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告诉你中国为什么这么“穷大方”。

刘永富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对世界的贡献首先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情。联合国评估,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9亿,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是超过70%。

他说,中国在做好自己的减贫工作的同时,也要同一些欠发达国家,一些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进行交流和帮助。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减贫方面也是得到了世界有关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帮助。现在中国一方面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方面帮助其他的国家力所能及的做一些经验交流甚至一些减贫的试点,两头都要兼顾。

除了刘永富说的这些原因,其实中国还有许多理由出手阔绰,侨报菌为你解释,中国对外援助,是不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中国是国际大国,帮助其他国家是大国担当

其实,对外援助并不是只有中国在做。美国、英国等国际强国,每年也会根据国家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财力或者物力上的援助。

环球时报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形成让世人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理念,我们懂得,中国不能独享发展的机会,与世界分享自己的成功,我们能走得更远。而发展中国家客观上有走近中国、通过中国的帮助拉动本国发展的愿望和需求。筑牢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基础。中国曾经在很困难的时候勒紧裤带援助贫穷发展中国家,事实证明,那时的付出为今天的中国积累了宝贵外交资源。现在中国有了更多外援能力,第三世界国家的期待也在上升,这不应看成是负担,而应被当做机遇。

《环球时报》在评论中强调,中国如果舍不得外援,“根本就没法在国际社会混”。

人民日报则认为,对外援助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却与日俱增。

帮助其他国家,也是在为自己铺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郭宪纲表示,要加强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安全状况、政局走向、法律和金融的状况的把控,就要增强在沿线国家施工和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和公司的安全保卫措施;加强对赴沿线国家工作人员的培训;规避安全风险、法律风险、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经验并加以推广。

也就是说,中国帮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沿线国家,一方面为了国际形象和政治外交,另一方面就是要规避风险。

外援只是中国投资的一种方式,并非冤大头

其实,中国对外外援并非只出不进,算“经济账”,外援也是值得的。

中国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在沿线国家所进行的基建项目,几乎涵盖了工业、农业、金融、基础设施、贸易、公共卫生、教育、环保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的实现,确实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但是这种投入,对中国来说,不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反而是拓展中国经济发展外延的必要基础。

海外网认为,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借助了人口红利和巨大的市场购买力,发达国家则实现了技术和产业转移。在此过程中,西方国家向中国投入了巨额资本,成为中国的发展动力,同时他们也享受到了丰厚的利润和回报。时移势易,角色也有所变换。当前的中国,局部出现了资本,和一些产业和技术过剩,所以,中国对外投资,搞资本和产业转移,同样也是双赢。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