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劳工将成历史

来源: 作者:钟海之 点击: 发布时间:2016-03-21 10:27:04

侨报3月19日“四合院”时评 原题《廉价劳工将成历史》】牛津经济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给出数据:中国劳动力成本2012年时就已接近美国;预测今年仅比美国便宜4%;中国的工资增长已大幅超过生产力的增长。

报告还列举了其他多个国家的情况,其中预计奥地利、德国、瑞典的劳动力成本都将是美国的两倍甚至更多。而与中国相比,印度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三成多,日本也仅为中国的百分之七八十。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真的有那么高吗?虽然这份报告的数据引发很大争议,很多大陆人士对数据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但是,最近几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使得企业不堪重负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低廉劳动力时代已接近尾声,中国已不再是世界工厂。

中国的国民收入还是中等国家收入,但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生产经营成本却达到了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令中国表现出某种未富先贵的现象,因此必须要进行改革。

目前,国际分工正在面临新的洗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酝酿和加快,传统的低工资、低成本、低利润的制造业模式必将升级换代,这也正是中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之一。这项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要降低成本,为企业减负,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发展新能量和新动力。

中国政府竭力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也都是为了让机器和机器人取代部分人工,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不仅工业,中国的农业也同样面临劳动力成本刚性增加的问题。中国总理李克强16日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提到,现在许多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市场比,几乎每吨要高600多元人民币,主要还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下一步要继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而对于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中国政府也将加大可持续投入,优化劳动力配置,以适合将来产业升级与经济布局调整的必要。

劳动力成本过高已是美欧等国普遍面临的问题,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将提升经济衰退的机率。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处于转型和调整之中,中国进行的供给侧改革或许能成为他国借鉴以及振兴世界经济的一剂良药。

(责任编辑:钟海之)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