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http://www.cec-tv.com.cn > 名人世界 > 李历

走进李历先生

来源: 作者:栏目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2-10-26 11:34:29

摘自2007年10月25日《巅峰讯息》(2012-02-28 16:49:09)

转载▼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渗入了文化的休闲是什么

 

     最近想写一些有关时尚休闲主题的文章,这样,也就有缘结识了奥塞老总李历先生。此前就听朋友介绍过奥塞的一些情况,知道它是一家以经营西餐和PARTY为主的休闲吧。一般人看来,西餐就是一种比较高档的消费,不少人以出入西餐馆为荣。可一旦置身奥塞之后,先不说用凡高、塞尚,高更等欧美艺术大师命名的主题包厢勾勒着浓郁的欧式风格,让你感受着不一样的异国风情,更主要的是,在来自欧洲古典音乐的浸润下,通过异域文化的潜在感染,会让你慢慢沉静下来,消解着生活的压力,忘却着尘俗的烦恼。此时,独自一人也好,情人,友人在旁亦罢,人性深处的情感溪流自然可以汩汩地轻漾。这与那些空洞的光怪陆离的财色折射下的商业文化有着很大的落差。在这个充盈着铜臭味的现实世界,我们的灵魂在都市林立的钢筋和水泥中穿梭,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奔波忙碌。是的,我们要给生命一定的时间,让灵魂不要走失。在非洲,某个部落的人极善行走,因此,就经常为探险旅游的人们带路,他们可能连续疾走数日,方才停下歇息两天,当有人问他们的时候,他们只说了一句:我们在等自己的灵魂。

     绚烂的都市生活中。不论用什么姿态武装起来的那颗心,只要被物欲横流的意欲所羁绊,在孤立和坚强与无奈和说服的矛盾交织中,那颗软弱的心又在哪里找到本该属于人性“诗意的栖息地”呢?心若止水,是我们传统文化修身养性所推崇的最高境界。其实文化深层的东西是相通的,不同的是欧式文化中的那些只有在绅士身上体现的东西,这些赋予到西餐礼仪上,红酒、雪茄的品位上。要知道,高品位的休闲品格是要用相应的文化去承载的。李历先生自述,他曾在世界最时尚浪漫的法国定居多年,也或许就是这个原故,从这位年近半百的高个子中年男人的骨子里不经意透出绅士的风度与气质,也正如他的奥塞。

 

坎坷的人生征程中沉淀下来的美

   

     在和李历先生的交谈中,当他谈到在1968年作为一名知青从北京来到贵州时,那双睿智而深藏着刚毅的眼睛望向远处,好像在搜寻什么,是回到了遥远的过去了么?那时,有多少怀着激情和梦想的人们,正值昭华盛勇的年岁,然而,一个缺乏理智的岁月,人性的善和美是那么容易被盲目的狂热湮没。“那个时候是太苦了……”,没有追问,这也是没有必要的。

     人生的经历远不止这些,李历先生历经坎坷,但同时他又是一个用自己的话说就是“敢于做梦的人”。1970年,他的知青生涯结束就进入了军营。1972年,中国“八一”队组队,他就报了名,再后来又成为了一名田径健将。他到过甘肃,转业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工作,其间收藏的《乒乓史话》得了奥林匹克银奖。

     一个敢于做梦的人,也同样敢把梦变成现实的人。1988年,李历先生仅带了1000美元就只身到法国自费留学,其中境况可想而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走上了艺术生涯。那时生活拮据的他,一次在地铁听到几个中国画家说晚上没地方睡觉,李历先生就主动邀请他们到家里住。到家以后,这几个画家看到他的一些习作,觉得很有味道,就对他说何在美术领域试图发展呢?就这样,他走上了美术创作的道理,也摆脱了生活的困境。

     原本无心学画的他,却成了艺术家。这也是不是偶然的偶然。后来,他的作品受到画坛好评。是由于他的作品寄寓着生活的故事,比如说他喜欢画狗。李历先生在他还是知青的时候,养了一条狗,那个时候,每天干着生体力活却填不了肚子,他养的那条狗就出去在山里捕来野兔、野鸡交给他的主人,狗通人性啊!狗也成了人的伴侣。他的作品不是达达画派那些抽象的东西,有的只是对生活的讲叙,一份真情的传递。

     至于生活究竟怎么样给艺术家带来了丰厚的馈赠?或许可以用封存在李历先生记忆中的那个故事来阐释一切。在法国,有一天,李历先生和一位老太太去散步。在路上遇到一只翅膀受了伤的小鸟,这位老太太就把这只受伤的鸟送到附近的动物保护协会,给鸟儿包扎好伤口,并让协会收留了这只鸟,等她办完了这些之后回来找李历先生。这件事给他的震憾很大,其答案就在此,那就是人性的美。

 

走在路上的人

 

     李历先生在他的人生征途上已经走出了军人、艺术家、商人这三个角色,这可以说是人生的三部曲了。可这个敢做梦的人依然徜徉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勾勒和点染着生命的精彩。

     生命有涯也无涯。与茫茫宇宙相比,苍生是多渺小。生命的价值不断改写,用敢于挑战命运的气魄去不断延伸着生命价值的半径,不断扩散着他的热情,他的真情,他的信念,他的价值。这些就会凝结成一种文化。文化不是那么神秘,文化就是对其内在的信念和价值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形成某种品格,这种品格在不断传递,不断复制就会形成某个团体,乃至民族的文化。

     李历先生侨居海外的这些年中,没有忘记心中那颗民族的文化种子,特别是从事艺术创作的时候。他对贵州的原生态文化有深深的思考,他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他游历了亚非欧100多个国家之后,感受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对比,他说了一句:“贵州原生态的文化总有一天会被世人所知。”这句话真成了仿佛先知的偈语。回国了,在这片曾经浸注了心神的土地上,他又把西方文化中美的东西带来了。徐志摩先生“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是一种诗人的洒脱。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对话,使人性回归到原始的共通体中,只有用文化来与世界交流才是真正的智者。

     “我愿证明,凡是作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这里,我以贝多芬的这句话作结。

(责任编辑:栏目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