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移动舆论场初长成

来源: 作者:刘鹏飞 点击: 发布时间:2014-03-10 14:17:19

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超过6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5%,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超过5亿。截至2013年9月底,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8.28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爆发式增长,是近两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我国城乡4M宽带所占比例超过七成,3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乡镇。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4G牌照,4G商业化全面启动,2014年4G用户可能突破1亿。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网络电视等为代表,移动互联网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众议题上成为信息源,我国移动舆论场已初步形成。微视、APP生活、智能“云端”、生物身份密码和可穿戴设备等将取得新突破。

政策与民生类舆情进入上升渠道

2013年下半年舆情热度和烈度要明显高于上半年,突发公共事件、打击谣言和网络犯罪、反腐败、司法重案、社会民生、公共政策和我国周边局势是推高网络舆情热度的主要原因。预计2014年,涉及到网络谣言、互联网治理和网络立法方面,仍会有新的热点。2013年,在打击网络谣言背景下,话题型的网络大V热度与影响力下滑;2014年,各种专业背景的网络实名认证人士的影响力将有所上升,对舆论场产生更加理性专业的影响。特别是在国内发生的突发事件,最可能伴随移动新媒体传播,显露出新特征,并可能对现有社会舆论格局产生新的冲击。另一个方面,传统媒体和政务新媒体作用将得以增强。反腐舆情将在常态化信息互动和制度建设方面出现新进展。涉及社会不同阶层人士间的司法案件、涉及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利益的公共政策与社会民生话题,同样是2014年的舆情爆发点。政策类舆情在新一轮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将进入快速上升渠道,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转变,政策程序将进一步完善。在舆情互动期,社会心态将通过冲突和磨合达成新的共识。

政务微博微信成为公众重要信源

2013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显示,部委移动客户端拥有率达25%。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从微博到微信,从APP到微视……随着互联网产品的快速推陈出新,政府强化对互联网的建设、利用和管理,保持着敏锐的加速度。面对日益多元的诉求,政府开通微博、微信等新平台,或入驻新闻客户端,主动与网民互动沟通,发布权威消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回应热点,有利于拉近政民关系,化解现实矛盾,提升政府形象。2013年,大量中央部委与基层微博和微信纷纷开通。截至2013年9月,新浪和腾讯政务微博总数达24.3万。2014年,将有更多政务微博、微信加入百万粉丝行列。网络发言人、网络新闻发布会、网民留言板、网络听证会、网络信访和民生服务日等有望实现常态化。

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

2014年,政府将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中心,出现多元化创新发展格局。大数据将首先成为宏观调控、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重要信息基础。大数据拓宽政府统计公共数据信息的搜集渠道,促使政府统计变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开拓对数据应用的新方式和新领域。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将提上中央和地方议事日程。政府可能会加大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力度,将给相关产业创新带来新的便利和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因大数据革命而加速转型融合。在社会民生、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和信息公开等方面,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将发挥巨大价值,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提升群众满意度。另外,大数据在社会治安、舆情管理和行业安全预警方面,将在不少中心城市发挥作用,出现集成化智慧管理平台。政府行为将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打造亲民、亲商的绩效型政府。

新老媒体融合大幕已经拉开

今天,我国新闻门户和商业门户具备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传统媒体生存发展压力上升,在移动转型和技术创新方面有待加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因此,新老媒体要相互取长补短,传统媒体要学习借鉴新媒体的便捷灵活、广泛渗透、新鲜创意,进行转型升级;新媒体也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媒体真实客观公正的优良传统。2013年底,新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有两大动作:一是推出新媒体阅读产品“上海观察”;二是旗下《新闻晚报》2014年起停刊。新的一年,传媒界的变迁仍将继续,我国新老媒体互动将会加强,尤其是在人员、技术、内容、经营、体制等方面的互动将会加深。这场变革已经揭幕,传统媒体已显露出一丝寒意,新媒体也需更加稳健发展。

新媒体在传播力、渗透力、广泛性上形成巨大冲击,但构成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新闻生产,有其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无论从制度设计还是现实运作看,传统媒体仍将是新媒体主要的内容源泉。无论何种媒体形式,真实、准确、专业始终是第一生命线。2014年,新闻专业素养与新媒体技术优势是融合的重点,相信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新形式、新品牌。

传统媒体将试水新媒体融合转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加工、发布、接触、获取和互动方式出现巨变,给传统媒体产业带来革命性冲击。传统媒体正处于转型的前夜,发展压力增大,促使媒体与媒体人迈出创新的步伐。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国有103家网站提供微博客服务,全国微博客账号总量已突破13亿,新浪、腾讯微博用户日均发帖量2.2亿条。媒体微博快速发展,仅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就有3.7万个媒体机构账号。短短两年时间,微信用户突破5亿,活跃用户超过3亿,境外用户突破1亿。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相关话题微信群熟人圈讨论热度甚至高于微博。我国新闻客户端超过3万,阅览与互动功能非常明显。

媒体细分和私人订阅趋势将加强

局部领域的传统垄断将被打破,但新的专业“寡头”和长尾效应也可能形成。2013年,媒体人个性化账号和专业网站客户端,在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中大量出现。这些账号多在一个细分领域,提供大量专业资讯,具有媒介属性,吸引了不少粉丝。如“爱范儿”“罗辑思维”“华尔街见闻”“槽边往事”“滤镜菲林”“智谷趋势”“阿尔法工场”“识局智库”等,少数账号还发展出了广告与会员订阅模式。预计2014年,将会有更多人参与社交型专业媒体账号的运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已成为媒体标配,新闻“众包”模式将在社交媒体中受到欢迎。不少传统媒体谋求从互联网发展模式中借鉴灵感,进行结构性改造和经营创新。互联网舆论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社交媒体账号的规范运营与管理将会进一步加强。

网络安全成国家、行业与个人共同利益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自由应以他人与公共合法利益为边界。2014年,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与监管体系,其中,在公共舆论、网络金融和信息安全领域,将持续爆发新的热点事件与话题。网络谣言、知识产权保护仍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小额金融,也将成为监管部门的难题。尽管目前司法解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互联网专门立法的呼声日益高涨,互联网自由与社会责任将逐渐成为共识。

随着网速加快攀升,移动终端安全、移动社交安全、云安全、伪基站、GSM短信监听、路由器劫持等将成为新的网络安全灾区。指纹、瞳孔等生物身份验证识别保密手段应用面广阔,蓝牙Key和OTP等多密码体系应用也将继续扩大。我国将加快计算机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并在新一代互联网领域“弯道加速”。其中,金融信息、云计算与大数据、信息安全分级保护、工业控制、竞争情报分析、舆情预警等领域将成为热点。

2014年,网络环境、技术、市场和法律中的一些灰色地带,将激化安全问题,并带有移动、快捷、敏感、私密等新特点。2013年美国“棱镜门”曝光,让各国政府意识到“数据主权”的重要性,跨国安全限制难度大,各国会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部署,组建网络队伍,网络摩擦也会不断增多,爆发大规模网络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责任编辑:刘鹏飞)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